我们都知道,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而职业经理人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就是职业经理人的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目前来看,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本土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
台湾地区职业经理人市场
台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较早,从上世纪60年代萌芽以来,随着持续的出国热潮,大批优秀年轻人在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接受教育,并在西方国家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份职业,这一段出国潮孕育了台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70年代开始,众多跨国公司进入台湾,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为台湾培养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这一批在本土成长起来的人员与出国潮的归国人员共同构成了台湾最初的职业经理人群体。
台湾地区的职业经理人泛指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负责业务、财务、信息、管理等各部门的经理人,小型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涉及的领域包括营销、餐饮、旅游、艺术、专利等。他们具有中西结合、专业素养高、耐劳、互助、亲和力和杰出沟通能力的特点。
职业经理人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共同形成了职业经理人市场。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各方利益相关者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企业希望通过市场以较低的成本,寻找到自身需要的职业经理人;政府希望能建立起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从而降低监管压力;职业经理人协会则希望有一套完整、通用的评价机制,来构建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秩序。为有效满足各方需求,就需要职业经理人市场建立合理、公正、有效的资质评价和认证体系。
目前,台湾地区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主体主要包括职业经理人协会、职业经理人资质评级公司和高校等科研机构。其中,职业经理人协会是主要的资质认证机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级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基于广泛的数据调查来进行评价的机构;部分高校的证书培训项目也是一种评价方式,主要是在自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设系列课程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培训和考核。
香港地区职业经理人市场
香港地区的现代职业经理人出现较早,在英国和美国的影响下,通过出国学习以及跨国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这批早期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对香港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的腾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香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体系,职业经理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职业群体,粗略估计人数已达30万。
香港地区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完善。其市场组织比较完备,主要由民间企业举办,政府在宏观上进行指导,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香港企业的出资人早已被外部化,他们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监督经理人,采取间接监督的方式。
香港地区职业经理人市场主体包括职业经理人、企业、中介机构和监管者四个要素,其中,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是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市场运作的很大部分是靠市场化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来推动,中介机构为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搭建了联系的桥梁,使得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找到合适目标。而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是企业对职业经理人资质考察的一项重要要求,同时,进行资质评价和认证,既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一种能力证明,也能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新加坡职业经理人市场
新加坡的职业经理人指的是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职业素养,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以及所具备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成绩突出,受聘于雇主(出资人)的职业化的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由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国际化程度高,对于经理人的国际化要求非常高,一般是指国际职业经理人。
新加坡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完善,形成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政府很少干预。其市场主体涵盖职业经理人、企业、中介机构和监管者四个方面。作为职业经理人人才市场中的重要环节,新加坡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比较成熟。
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启示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台湾、香港地区及新加坡所建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有着很多共性。他们都受西方影响,在向西方国家职业经理人制度学习的同时,结合适应本地的经济、文化实际,建立起本土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随着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发展壮大,相应地,以上三地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由早期的粗放型到现在的精细管理,从初期的无序的竞争到现在逐步走向规划化的运作;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也由最初的依靠关系拼胆量到公平竞争讲实力,从追求眼前的利益到考虑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从以企业为主的卖方市场走向职业经理人自主选择权不断提升的卖方市场。在为市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也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由于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与中国大陆有共通性,且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较为完善,深入研究其已建立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体系,对我们发展职业经理人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一、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能充分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职业经理人市场参与主体丰富,除职业经理人外,还包括企业所有者、股东、中介机构、政府、媒体、消费者、供应商等。随着市场的发展,各参与主体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的需求满足程度决定着该市场是否能有效运行。
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所建立的资质评价和认证体系,主要靠职业经理人协会等第三方机构来进行。对企业来说,职业资质评价与认证为企业的高级人才选聘提高了合适的选聘标准,能减少人才甄别成本,保障企业量才而用;对职业经理人来说,通过资质认证这个可以为他们提供证明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平台,能充分展示自身优势,并减少与企业沟通的障碍;同时,施行资质评价,也可以提高职业经理人这一行业的准入标准。因此,合理公正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和评价体系,能充分满足市场主体的各方面需求,为各参与方都带来好处,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
二、资质评价体系注重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比较普遍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机构,都是依据市场需求自发成立的组织。这些组织,充分利用国际上的资质评价机构和评价标准,在具体评价指标上各有差异,但其共性是建立了包括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三维模型。
这里所谈的职业知识,是从学历背景方面来说的,是一个准入标准。当然,在评价过程中,知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在知识水平不达标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工作经验来弥补学历的缺失。职业能力是指职业经理人是否具备战略眼光、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职业素养维度则包括诚信、专业、当责三大核心价值,强调的是职业经理人内心的道德感、责任心和价值标准。可以看出,在评价内容上,不以单纯的业绩为依据,更看重品德;在评价方法上,引入了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和方法;评价目标上,以提升职业经理人的国际化竞争力为重要发展方向。
三、建立本土化的中国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完善,而企业对职业经理人需求却很急切的现状。因此,在充分借鉴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的前提下,建立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着眼于中国国情。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发展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符合一般市场规律的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接班人出现断层,亟需一批具有专业管理经验的人来进行经营管理。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看,当前,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着眼点是在非公经济领域。所建立的资质评价和认证体系,主要解决人才市场上的需求,面向的是量大面广的民营中小企业。
二是符合市场需求。目前,国内以用人单位为主导、且政府参与力度较强的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其实并不符合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的要求。未来以市场支配为主,能体现职业经理人流动规律和满足客户要求的中国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体系,这一体系的评价主体由职业经理人协会、资质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组成。
三是注重诚信建设。所建立的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需要在行业信誉、专业水平和专业守则方面加强建设,把讲诚信放在首位。
总之,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中国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体系,能够不断完善职业经理人准入制度,完善职业经理人的流动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重大。
来源:中高职业经理人协会
(来自2013年职业经理人发展项目《台湾地区和部分国家及地区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认证制度研究》课题 该课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远方教授主持 刘刚教授执笔 冯登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