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要推进市场化选聘总经理
环视我国,新一轮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化期”。无论是中央推动、还是地方主动,无论是试点启动、还是重点带动,国企改革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过漫长的制度塑造,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专业群体。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职业经理人”是“伴随现代企业的诞生而出现,独立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以此为职业,以之谋生,将所经营管理企业的成功视为自己人生成功的专职管理人。”因此,一般来说,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以经营实践活动为企业创造效益,获取回报,其回报和劳动成效直接挂钩。
国企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则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权的掌管者是把握企业经营好坏的关键要素。所以,在国企改革中,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更是建立真正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企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因此,以国企高管市场化选聘作为国企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突破口,通过“去行政化”,走“市场化”,打造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国企职业经理人队伍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企迫切需要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
市场化选聘总经理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关键一环
有专家认为,企业经营层采用任命制还是董事会选聘制,是政企是否真正实现分开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分开的重要体现,通过董事会选聘总经理,意味着市场在国企治理体系中开始发挥更为重要作用。
目前,由于机制体制的问题,国有企业用人制度僵化,存在高级管理人员选人用人范围狭窄,习惯于内部组织任命,难以集聚行业顶尖人才等弊端。在国企中,企业的掌门人多由上级党委的组织人事部门经考察选定后,再经必要的企业流程任命。从企业的管理学角度上来说,这样的任命制并不科学,似乎同一个人在这个企业也能干,在那个企业也能干,什么行业都能干,到哪儿都是人才。
与广阔的市场环境相比,在现有干部队伍中去考察挑选,最多是一省一行业内挑挑拣拣,范围太过狭窄。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上相应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控制机制,用市场化的方式招聘企业经营者便水到渠成。即使是主管部门从干部队伍中挑出来的人选,也要到这个市场上去比拼。
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明转化身份之后的企业经营人才是如何被市场所认可的。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在放弃招商局集团体制内身份成为职业经理人之后,2013年的年薪高达数百万元,位居当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负责人榜首。当然,如果干不好,董事会不满意,转换身份、没有了“铁饭碗”的干部或者官员,也要承受相应的市场风险。这种身份上的转换和抉择也是现有国企管理者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
专业的事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才能事半功倍。山西财税学院的郝宝爱副教授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者的选用应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即在董事会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就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对主体的经营负有全权;总经理应该面向市场,由一系列专业化的诠选、考评甚至选举之后产生。这一过程必须是科学而严谨的,是构成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重要一环。
节选自: 山西日报(太原)